《登鹳雀楼》是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,前两句景色开阔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”短短十个字,却写出了诗人不凡的胸襟与抱负。我们虽然没有作出这么优美的诗句,但是我们可以用绘画的方式来画出我们心中江南的样子啊,用绘画配上诗句,更是相得益彰,快拿起你的画笔,和我一起来画一幅江南春诗配画吧。
登鹳雀楼诗配画怎么画

1、现在画面右侧画出一座高楼,画面底部画出流水和浪花。
2、在画面底部画一些山峰和祥云。
3、画面左侧画一轮圆圆的月亮当作边框,周围再画一些祥云做装饰。
4、接下来就可以开始上色啦,将高楼涂成棕色、深棕色、浅黄色和褐色,流水涂成浅蓝色。
5、将祥云涂成浅紫色,月亮涂成黄色,剩余空白涂成蓝色。
6、最后在边框里写出我们的古诗《登鹳雀楼》,这样一副好看的登鹳雀楼诗配画就完成啦!
登鹳雀楼资料内容
学完《等鹳雀楼》之后,要完成诗配画作业,要事先弄清楚诗句的含义,然后根据描述的场景来画出对应的画面,可以参考下面的资料学习一下。
登鹳雀楼
【唐】王焕之
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
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一、词句注释
鹳雀楼:古名鹳鹊楼,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,其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。《蒲州府志》记载:“(鹳雀楼)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,时有鹳雀栖其上,遂名。”
白日:太阳。依:依傍。尽:消失。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。
欲:想要。穷:尽,使达到极点。千里目:眼界宽阔。
更:再。
二、白话译文
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,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。
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,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。
三、创作背景
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。一说,作者王之涣早年及第,曾任过冀州衡水(今河北衡水)县的主薄,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,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。写这首诗的时候,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。 但是,根据王之涣及其夫人的墓志铭,则王之涣系垂拱四年(688年)生人,后“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薄”,在开元十年(722年)与夫人李氏成婚时仍在衡水主簿任上,且任职时间一直持续到开元十四年(726年)前后,此后才罢官悠游,而此时王之涣已经年近四十,经过十五年的悠游后约在天宝元年(742年)复补文安郡文安县尉,不久即去世,享年五十五岁。学者李希泌推测,鹊雀楼在平阳府蒲州(今山西蒲县),与王之涣的老家绛州,同属晋南,故这首诗可能是王之涣在弃官回乡时所作,创作年代约在开元十五年至二十九年(727-741年)。